“奖励式育儿”失效?“贝勃定律”告诉我们:教育孩子要循序渐进

2021-04-27 12:00

越来越多的家长开端意识到棍棒教育关于孩子的损害,在教育孩子上选用愈加温和的办法,所以更多的家长在教育孩子时,选用的是鼓舞式的教育。

为了提高孩子做事情的活跃性,除了日常不断的言语鼓舞和赞赏之外,还常常伴随着一些物质上的奖赏。但长时间奖赏式的教育相同对孩子存在着巨大的影响和损害,但很多家长却不为所知。

 

 

小玉希望孩子更好的完结作业的时分,就会许诺孩子在完结作业之后,给予孩子一些恰当的奖赏,想通过这个办法提高孩子学习的活跃性。

QQ截图20210422134852.jpg
刚开始这个办法确实略有成效,孩子确实能为了一些简单的小物件,小零食,高校又较为完整的完结了自己的作业。可是奖赏式的办法用久之后,弊端就随之显现出来。


孩子关于奖赏的物品,从一些很小的东西,开始索要更高要求的奖赏。

 

 

一旦小玉给予孩子的奖赏不足以吸引孩子,孩子反而比起之前愈加缺少学习的动力,反而开端应付性地对待自己的学习。


奖赏式的教育使得孩子把学习和奖赏挂上等号,反而降低了孩子自觉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然而,奖赏式的教育损害不单单表现在孩子的学习上,甚至于会使得孩子的思想观念发生改动。

 

 

原本帮助家长做些量力而行的家务事更多的是谅解爸爸妈妈的辛劳,但为了奖赏之后,反而把本来的意图给丢失了,而只是是为了奖赏才变得勤劳而活跃。

 

 

“奖赏式育儿”对孩子有哪些影响?


▲ 影响孩子的价值观


奖赏式的教育会把孩子的焦点吸引到奖赏的物品自身上面去。不管孩子完结什么样的使命,孩子的意图只是只是朝着奖赏而去,反而忽视了进程中所学到的,领会到的常识,难以体会到完结使命进程自身的乐趣。

 

 

孩子过火重视奖赏的东西,使得孩子关于物质上的要求越来越高,也越来越重视,最终会扭曲孩子的价值观。


▼ 降低孩子学习活跃性


孩子的学习如果只是为了奖赏,那么孩子就会把学习当成一项使命,而使命的意图只是是为了得到奖品。一旦没有了奖品,孩子就会觉得失去了学习的含义,其学习的活跃性反而大打折扣。

 

 

奖赏式的教育只能在短时间内提高孩子的学习动力,但长时间而言,关于孩子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的损害反而愈加巨大。

 

 

什么是“贝勃规律”?


“贝勃规律”是心思学上一项著名的理论,主要是指,人们在经历过一次影响之后,即使刚第一次经历影响时非常激动,但在第2次进行相同影响的时分,却难以到达第一次一样的影响作用。

 

 

这就像是家长第一次鼓舞孩子做作业的时分的,容许奖赏孩子零食,孩子会因此而非常激动。可是,第2次以相同的零食来诱惑孩子写作业的时分,孩子即使是快乐,也无法像第一次那般激动。

 

 

家长该如何正确使用“奖赏”孩子?


★ 奖赏有利于孩子的东西


家长关于孩子进行奖赏,让孩子知道家长谅解他们的尽力和刻苦,关于提高孩子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具有活跃的促进作用。

 

 

但应该讲究奖赏孩子的东西,不能使得孩子发生关于物质的依靠,影响到孩子价值观的形成。


能够带孩子去旅行,给孩子购买有利的书本等,在奖赏的东西上面,能够愈加的活跃、阳光一些,不使孩子发生依靠感。


★★ 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认知


在孩子做事情之前,家长应该首先引导孩子考虑做事情的意图和含义,使得孩子从主观上建立起正确的认知,明了做事情的意图,使得孩子的自主性得以提高。

 

 

孩子理解了学习是为了自己之后,比起为了虚无缥缈的东西而斗争,自然具有愈加奋斗的干劲。


★★★ 肯定孩子的尽力


家长给予孩子的奖赏应该愈加垂青孩子的尽力和付出的程度,而不是只重视孩子完结使命的作用和成果。家长的奖赏主要的意图是为了孩子变得更好,愈加优秀,到达肯定和鼓舞孩子的作用。

 

 

所以,即使孩子的尽力并未获得良好的名次,只要孩子真真正正尽力了,家长都应该给予孩子恰当的鼓舞和安慰。

 

 

结语


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分都忌惮物极必反的道理,在教育孩子的时分也是如此。并非不提倡棍棒教育,就不管孩子做什么家长都选用鼓舞和奖赏式的引导办法。


在孩子冒犯些原则性问题的时分,明显这样的教育办法不足以让孩子吸取教训。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应该依据不同的情况,选用适宜的办法,而不是一条路上走到黑。
 

分享到:
文章评论 · 所有评论
评论请遵守当地法律法规
点击加载更多
© 2016 儋州在线 http://www.b999.net/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京ICP证14014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