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

2022-02-23 14:59

科技创新是指工业企业用于科技创新和技术开发方面的具体活动。包括用于企业研究与发展课题活动的直接支出,以及间接用于研究与发展活动的一切支出。

 

科技创新

 

内容
创造新的事物并获得一定有益效果


类型
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

属性
词语

相关高校
卓越大学联盟、北京高科大学联盟

目录
1基本信息
2开放体系
3管理创新
4创新文化
5创新环境
6创新发展
7创新思维
8相关名言
折叠编辑本段基本信息
词目:科技创新

英文: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定义:是原创性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总称,是指创造和应用新知识和新技术、新工艺,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质量,提供新服务的过程。科技创新可以被分成三种类型: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现代科技引领的管理创新。

解析:

谈科技创新首先要了解什么是创新,创新是指:以现有的知识和物质,在特定的环境中,改进或创造新的事物(包括但不限于各种方法、元素、路径、环境等等),并能获得一定有益效果的行为。

原创性的科学研究或知识创新是提出新观点(包括新概念、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新发现和新假设)的科学研究活动,并涵盖开辟新的研究领域、以新的视角来重新认识已知事物等。原创性的知识创新与技术创新结合在一起,使人类知识系统不断丰富和完善,认识能力不断提高,产品不断更新。

信息通信技术发展引领的管理创新作为信息时代和知识社会科技创新的主题,是当今时代科技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知识、新艺术的一部分,它自身也是电子信息或新概念、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新发现和新假设的集成。

科技创新涉及政府 、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国际组织、中介服务机构、社会公众等多个主体,包括人才、资金、科技基础、知识产权、制度建设、创新氛围等多个要素,是各创新主体、创新要素交互复杂作用下的一种复杂涌现现象,是一类开放的复杂巨系统。

从技术进步与应用创新构成的技术创新双螺旋结构出发,进一步拓展视野,技术创新的力量是来自于科学研究与知识创新,来自专家和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信息技术引领的现代科技的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的进程,进一步推动了管理创新,这既包括宏观管理层面上的创新--制度创新,也包括微观管理层面上的创新。现代科技引领的管理创新无疑是我们所在这个时代创新的主旋律,也是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现代科技引领的管理创新之间的协同互动共同演化形成了科技创新。

折叠编辑本段开放体系
钱学森的开放的复杂巨系统理论强调知识、 技术和信息化的作用,特别强调知识集成、知识管理的作用。知识社会环境下科技创新体系的构建需要以钱学森开放的复杂巨系统理论为指导,从科学研究、技术进步与应用创新的协同互动入手,进一步分析充分考虑现代科技引领的管理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正是科学研究、技术进步与应用创新协同演进下的一种复杂涌现,是这个三螺旋结构共同演进的产物。科技创新体系由以科学研究为先导的知识创新、以标准化为轴心的技术创新和以信息化为载体的现代科技引领的管理创新三大体系构成,知识社会新环境下三个体系相互渗透,互为支撑,互为动力,推动着科学研究、技术研发、管理与制度创新的新形态,即面向知识社会的科学2.0、技术2.0和管理2.0,三者的相互作用共同塑造了面向知识社会的下一代创新(创新2.0)形态。

折叠编辑本段管理创新
知识社会环境下的科技创新包括: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现代科技引领的管理创新。知识创新的核心科学研究,是新的思想观念和公理体系的产生,其直接结果是新的概念范畴和理论学说的产生,为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技术创新的核心内容是科学技术的发明和创造的价值实现,其直接结果是推动科学技术进步与应用创新的良性互动,提高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进而促进社会经济的增长;管理创新既包括宏观管理层面上的创新--社会政治、经济和管理等方面的制度创新,也包括微观管理层面上的创新,其核心内容是科技引领的管理变革,其直接结果是激发人们的创造性和积极性,促使所有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最终推动社会的进步。

知识创新、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是相辅相成的。知识创新是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的文化基础,没有新的理论学说和公理体系,不可能有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反过来又为知识创新和管理创新奠定了必要的物质基础;管理创新则为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提供必要的微观与宏观环境。技术创新是社会发展的"硬件",而知识创新和管理创新则是社会进步的"软件",它们对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是社会进步的动力源。

折叠编辑本段创新文化
由于科学和技术是关于人认知和改造自然的知识,技术还包含着技艺,而且人的参与程度越大、越多,则科学和技术知识的含量、密度和水平就越高,这些特点决定了科学和技术的人文价值和科学价值,因此我们说科学和技术及它们的创新也是创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的全民创新潜在生产规模非常大,只要中国进入某个领域,产业链集群的规模化优势就可以爆发出来,即使在劳动力成本更高、税率更高的条件下都可以杀出更有市场竞争力的价格。
中国劳动力和创业者都是很庞大的队伍,只要教育得以推广,即使是单个劳动力的创新概率略低,在庞大的劳动力市场和创业市场下,中国产业界爆发出新的idea是远多于其他国家的,只要风投体制得以完善。这个国家的创新不仅是爆发式增长,而且单个创新的相互启迪和借鉴也是爆发式扩张。
人口规模造就的庞大市场和繁荣的互联网生态 使 任何idea在中国复制传播的速度都会远远高于其他国家。从idea到产能implementation的速度都远远高于其他国家。
庞大的产业链集群必然会在这个国家养出一个庞大的消费市场,那么定价权会逐步转移到中国,从历史上看,经济环节里的定价权都是逐渐往最大市场转移的,典型的案列就是国际铁矿石价格逐渐从澳大利亚、巴西手上转移到中国手上。而且庞大的市场会使得跨国公司的区域性总部和零售总部逐渐转移到中国,良性循环。
庞大的创新经济体量使得中国在国际一系列贸易谈判中都享有优势筹码。
折叠编辑本段创新环境
按照是否具有实体和刚性(可约略地理解为非人文的和人文的)将环境分为硬环境(由物质环境和刚性的管理体制及人员组成)和软环境(由人文环境、弹性的研究方向和评价体系组成)两大类,其中物质环境的要素是校园房舍、仪器设备、经费薪给等组成,人文环境主要由科学和人文精神、国家政策制度、学术传统、学风和治学氛围组成。硬环境与软环境的相互渗透和融合程度,决定了人性物境(主要由人才和体制组成)和物性人境(主要由研究方向和评价体系组成),它们渗透融合得越多,人性物境和物性人境的范围就越大,成果的趋向和大小也越显著。影响科技创新的因素很多,而且由于时间、地点和具体情况的差异,哪种环境和什么要素对于各个科技人员、科研机构或组织的创新过程所产生的影响起主要作用,往往是不同的。

折叠编辑本段创新发展
当今之世,科技创新能力成为国家实力最关键的体现。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一个国家具有较强的科技创新能力,就能在世界产业分工链条中处于高端位置,就能创造激活国家经济的新产业,就能拥有重要的自主知识产权而引领社会的发展。总之,科技创新能力是当今社会活力的标志,是国家发展的关节点,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是一活百活的胜负手。

科技创新能力的形成是一个过程,需要一定的环境。如果人们自觉而明智地去塑造有利于科技创新的环境,就能激发科技创新的社会潜能,就能缩减从科技创新到产业运用的时间进程。学习各国在科技创新上的经验,无疑是提高上述自觉性的很好方式。

从各国的经验看,科技创新能力的形成有赖于如下因素:

一种良好的文化环境。例如,有一种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氛围,有热爱科学的社会风气,有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追求真理、实事求是的学术教养和规范,等等。没有一个良好的软环境,就很难形成科技创新能力生长的土壤。当前,世界各国都出现了一些科技诈骗、学术腐败的案例,尽管这类事在急功近利的风气下难以避免,但必须加以有效地扼制。

一个较强的基础条件。在科技创新的基础条件中,最重要的恐怕是教育体系。中国的传统教育体系偏重于知识传授,厚重有余,活力不足,在某种意义上不利于创造能力的形成。中国的教育在课程设置、教授方式、考评方式等方面均有诸多待兴待革之处。

一种有效的制度支持。国家对自主科技创新的制度支持应是全面而有效的。例如,有效的项目评估和资金支持体系,有利于自主创新的政府采购制度,有明智的产业政策,有合理的知识产权制度,有利于科技创业的社会融资系统,等等。

在人类社会中,做成一件事的条件无非是人、财、物。在三个条件中,人是主体、是最活跃的因素。在科技创新中,人的因素第一,人才第一,体现得更为突出。当然,人的因素并不仅仅指个人的才智,也包括人的社会组织水平。另一方面,有人而无财、物,便是英雄无用武之地,也是做不成事。因此,所谓科技创新的环境创造,就是让人、财、物能自然地结合、有效地结合,实现一种"人能尽其才,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的和谐状态。

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主要是指科技创新支撑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能力。近现代世界历史表明,科技创新是现代化的发动机,是一个国家的进步和发展最重要的因素之一。重大原始性科技创新及其引发的技术革命和进步成为产业革命的源头,科技创新能力强盛的国家在世界经济的发展中发挥着主导作用。自然,一项新技术的诞生、发展和应用,最后转化为生产力,离不开观念的引导、支持和制度的保障,可以说,观念创新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础,制度创新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保障;但发明一项新技术并转化为生产力,创造出新产品,占领市场取得经济效益,这是只有科技创新才能实现的。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和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国际竞争更加激烈,为了在竞争中赢得主动,依靠科技创新提升国家的综合国力和核心竞争力,建立国家创新体系,走创新型国家发展之路,成为世界许多国家政府的共同选择。纵观当今世界创新型国家,他们的共同特征是,科技自主创新成为促进国家发展的主导战略,创新综合指数明显高于其他国家,科技进步贡献率大约都在70%以上,对外技术的依存度都在30%以下(我国的对外技术依存度达50%以上)。因此,科技自主创新方能体现出国家的创新能力,只有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才能使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不断迈上新的台阶,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

从自由贸易的角度来说,科技自主创新是无效率的,拿中美来说,科技在某种意思上说也可以是商品,根据比较优势理论中国是不用自主创新的,因为美国在科技方面占优势。

但是站在国家角度来说,科技自主创新是维持国家安全和独立的必要手段。

折叠编辑本段创新思维
进行科技创新,思维方式是很重要的。科技创新思维要讲求缜密性和前瞻性,还要借助于一些科学的思维模式。掌握一些行之有效的创新思维模式,可以使我们找准研究的方向,在面对科研难题时设法寻求解决之道,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优势,扬长避短,取得科学研究的优异成果。科技创新的思维方式,包括类比式、联想式、跨越式等思维模式。

类比式思维是通过比较而进行的思维,常常是把较为陌生的事物与较为熟悉的事物加以类比,获得解决问题的思路。应该指出,类比作为一种推理方法,提供的只是可能性,而不是必然性。通过类比得到的推论必须经过实践的验证,才能加以认可。尽管如此,类比式思维提供的"可能性"为解决问题拓展了思路,依然是弥足珍贵的。类比式思维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思维模式。譬如,声音和光线都是直线传播,都有反射、折射和干扰现象等,而声音呈波动状态,由此可得出推论:光也呈波动状态。

联想式思维,是不同事物的表象之间存在的某种关联引发了人们的想象,进而产生的思维活动。联想式思维在科技创新中有重要作用。譬如从变色龙到伪装服的研发思路。研究者从变色龙能够适应环境色彩变化而改变身体颜色的特性中得到启示,研发出了用于军队的伪装服。这是联想式思维的一个成功范例。

折叠编辑本段相关名言
科技创新是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必由之路。--周海中

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必须聚焦国家战略需求,着力抢占科技创新制高点。--白春礼 

分享到:
文章评论 · 所有评论
评论请遵守当地法律法规
点击加载更多
© 2016 儋州在线 http://www.b999.net/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京ICP证14014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